二 纠偏

其实成因找到了,纠偏的方案也就不再神秘,无非就是化解成因里面提到的元素。

1 尽量在自己对考试有一定的体系上的认识之后,再通过这些知识性的插件去解决框架之上的童子功缺失问题。不避讳的说,参加专业的培训,是建立框架的一个捷径。

2 尝试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A 找个考试需要你具备什么样的分析习惯?

B 这个题型最希望考查你的什么能力?

C 这个能力由什么因素构成?我如何去训练这种能力?

D 这本书里面哪些地方提供了方法性的指导?哪些只是纯知识性的内容?

E 以我的学习效率和基础、智力,再考虑我能够用于备考的时间,我能够完成这本书/资料的多大一个比例?所以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现实?即使我在表面上完成了这个阅读的任务,我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建立熟练度,以运用里面提到的方法?

3 如果读书的效率很低,或者总是过眼不过心,读了之后啥也用不上,请往基础去追溯,判断自己是否在基本功还没具备使用这个资料的基本前提。比如自己做题太少,根本对某知识点毫无感觉;连句子的基本分析能力都不具备,看不出书里面要求的句子基本元素;阅读速度太慢,按书里面这么要求直接读完一篇文章就得交卷,等等。

简言之,成熟的学习者不会寄希望于通过读某本书而解决一个很系统的问题,GMAT这个问题上人和人的差距,也肯定不是以有木有读某本书而体现的,而应该以判断怎么读、什么时候读、读的效率和深度、如何建立这本书和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关系而决定的。总之,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本系列的写作,旨在让广大考生重新唤起对学习的技能的重视,重新认识自己备考的真正瓶颈,校正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