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某顿的参考书和R大叔的视频、答题贴在考G群体中的被追捧,这就不重复介绍了,本文主要分析几个问题,

第一,这些学习资料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第二,为什么说它俩无法构成高分的充分条件甚至有可能不是正相关关系?

第三,这两个东东的局限在哪里?

第四,如何把它们摆到学习体系中的正确角色?


首先,它们的价值主要是两个:给入门的考生提供了在GMAT体系中,选项的对与错的评价标准;凭借母语的优势,在句义的细腻区别上面给出了让人有所启发的解释(这一方面主要来自Ron)。

对于前者来讲,其实很多曼某顿书中提到的对错判定原则并非该书的作者自己凭空得到的,同样的工具在系统性的语法书、官方指南里面也有提到。只不过如果考生要自己从各种的语法书中去归纳这些规则,从OG不成体系的散乱题目解释中进行提炼,需要很多的时间,所以,这个书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对原则进行归拢,并且进行一定的演绎,使得考生更容易接受的这么一个过程,节约了考生的归纳时间,提升了接收这些信息的效率和系统性(但在深度学习领域,代替学习者完成探索过程,也埋下了隐患,此处后文再述)。严格来讲归拢过程,不具备任何的原创性,演绎讲解,使之易懂的过程,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并不具备很高的技术含量。

与曼某顿相比,Ron大叔散落于网络上的众多视频与帖子里边灵光偶现的很多精彩讲解原创性更高。在很多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对句意的区分有较为深刻的一个高度的题目里边,他凭借母语的优势,的确常有一下戳中题眼的感觉。在此试举一例子,如果看不懂英文解释的朋友,我试图做一下大概的同义转换。
Finally reaching a decision on an issue that has long been politically charged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politicians decided to postpone by at least five years an ambitious plan to protect wild salmon and other endangered fish, instead of which they proposed a series of smaller steps, by which they intend to protect the fish. 
A--politicians decided to postpone by at least five years an ambitious plan to protect wild salmon and other endangered fish, instead of which they proposed a series of smaller steps, by which they intend 
B--politicians decided to postpone by at least five years an ambitious plan to protect wild salmon and other endangered fish, proposing instead a series of smaller steps intended. 
C--politicians decided to postpone by at least five years an ambitious plan for protecting wild salmon and other endangered fish, and instead they proposed a series of smaller steps, intending. 
D--an ambitious plan to protect wild salmon and other endangered fish was postponed by politicians, who instead proposed a series of smaller steps, intending. 
E--an ambitious plan to protect wild salmon and other endangered fish has been postponed by politicians, proposing instead a series of smaller steps intended.
这里R大叔最有价值的是对C的分析:
In C, the sentence reads "a series of smaller steps, intending to protect the fish". Using the participle form, "intending", after a comma changes the way the modifier works. Instead of simply modifying steps, now "intending" is modifying the preceding clauses, implying that the politicians both proposed the smaller steps AND postponed an ambitious plan in an attempt to protect the fish. This doesn't make sense because delaying the ambitious plan does not protect the fish.

一般的非母语使用者,在考虑句意的时候做不到涵盖整体维度的能力,而R作为母语使用者中有文化的,很好地提供了互补的角度,他指出,C的主句的句意和后置的分词短语,存在逻辑意思上的冲突,因为决定去推迟那玩意不可能是为了保护那些鱼,也就是说,其实Ving短语只能配后一个事情,无法配前一个事情。可以说,这是我目前看过的关于该选项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然而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一种惯有规律,一旦R大叔和曼某顿,被放在了过高的期望值角色上,他们对考生的正面作用就有可能逆转。实际上中国考生在这俩材料出现之后,700分以上的比例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甚至还有轻微下滑(据官方公布数据),中国考生的均分在过去几年也在轻微下滑,号称自己熟读了这些材料的考生,考试V的分数很难看的也大有人在。这恐怕是一味地追捧这些素材之外,更需要挖掘思考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一个理由在于,GMAT反映的是考生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所以大家都在用某某材料跟大家都不用某某材料是一样的。就跟当年高考,你不可能只靠看了一本黄冈兵法就成为全省状元一样,换句话来说,你不可能因为用一个大家都能够轻松接触到的素材,就跑到了别人的前面,用互联网思维的话来说,信息本身是无法被垄断的,要和别人拉开差距,在互联网时代靠信息差已经几乎不可能。 


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在于,那些让人看了解释之后有茅塞顿开感的题目往往是大部分考生本来非常困惑的,也因此很有可能属于题目难度中比较高的,然而由于GMAT考试的这种自适应机制,这种难度的题目,大部分的考生根本就遇不见,换句话来说,很多考生在深刻的语义分析前,早就已经倒在其他的各种难关里面了。整个考试对于中等左右或者偏下水平的考生来讲的主要困难,或者说提升的瓶颈根本就不是这些只有母语使用者才能区分得特别清楚的选项之间巅峰对决,而是远远在此之前就发生了的基础高频考点的熟练与识别。所以这里就形成了一个美妙的讽刺:在观赏大叔深刻的解读中得到了快感的部分考生,实际上在真正的考试中,根本走不到能借鉴大叔的解读这一步。


从上面举的例子,读者可能也能直接感受到,很多曼某顿和R大叔的学习资料使用者之所以无法受益,还存在一个可能当事人都不自知的理由:这些素材的使用门槛其实挺高的。能看懂那些解释,并且能把这些解释和自己的解题结合起来的读者,本身就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考生(which和考试分数有很强正相关),也最可能是本身已经有一定方法论和操作经验的考生,直观地说,其实这些素材可能加剧了马太效应,最需要帮助的考生,因为看不懂,被本来就学得不错的考生,在利用了这些素材之后抛离得越来越远。


最深刻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来自于考生把知识输入与解决问题两者混为一谈。无论是曼某顿,还是R大叔的精彩解释,实际上是对题目一种事后的对错分析。而在真实的考试中,解决问题,靠的是一套操作系统。形象的说就是考生大脑中一个被运用得非常娴熟的,从拿到题的第一秒一直到把答案做出来的过程中,非常清晰的步骤。换句话来讲,在实战中,对考生最有帮助的事,最后其实是这位考生他的解题专属脑图,老图中包括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系统,以及这位考生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在部分的关键节点,对自己容易犯的错误的行为的预警,那么很显然,我相信任何一位自认为熟读了曼某顿和大叔所有素材的同学,你们都不得不承认,我们无法从这些材料里面生成自己的脑图。更为危险的是,由于有了这些辅导材料,表面上的详实清晰,乃至部分时候的这种让人恍然大悟的感觉,很多考生把这些材料里面提供的信息输入,当作了学习的终点,并且不断投入新的资源去重复阅读,以加深对这些信息输入的这种记忆甚至努力扩大来自这一类素材的指令的量和范围,而不是去建立与熟练完善属于自己在考场上面的那副脑图。这种学习的路径。将与理想中的学习结果渐行渐远。


在两个东东之外,你还需要什么?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脑图?如何完成从知识输入到解决问题的跨越?这些将在下半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