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这是古代富人的选择,但如今越来越多具有财、智的人不爱“骏马美人”,更爱去读MBA,这也使其入门考试GMAT的备考人数逐年递增。本期《沪江专访》特邀名人社GMAT名师黄卓明做客,为广大沪友漫谈GMAT,大话MBA。

【本期人物】黄卓明

著名出国考试培训专家

沪江名人社GMAT名师

从会计师事务所到教育培训机构

黄卓明毕业于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的是金融—数学双学士学位,毕业即任职于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谈起这段工作经历,他笑言最初的职业选择并无规划,不足为训。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段时间后,黄卓明就确定自己对枯燥、忙碌的会计工作本身并不感兴趣,大企业中的等级制度也令他倍感压抑,进而萌生了转换职业发展轨道的想法。2002年,黄卓明毅然辞职,离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转投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式踏入了教育培训领域。

然而职业轨道的改变,毕竟不能等同于放弃曾经的专长。平时的日常教学中,黄卓明非常擅于利用“宏观”、“微观”、“定性”以及“定量”这样的金融分析模型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在他的代表著作《大仙论道GMAT系列》和《GMAT解毒十日谈》中,更是进一步对GMAT中的商业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在对逻辑性、批判性思维要求较高的GMAT、SAT等出国留学考试进行讲解时,相比纯英语专业的同行,黄卓明驾驭得更为从容,这无疑得益于他深厚的数学、金融学术功底。

回忆起早年在新东方的工作时光,黄卓明坦言它提供给年轻人的,是非常大的平台以及非常多的信任。“我第一次担任部门主任时只有26岁,这个机会在大部分成熟企业中都是不可能有的”。在新东方多年的独立课堂教学经验,锻炼出了黄卓明卓越的表达、演讲能力;而管理一个包含上百人的团队,营控一个创收近千万的部门,也是令他终身受益的经历。

山寨版“优能”寨主的科技创新奖杯

黄卓明非常珍惜在新东方工作的机会,他说:“如果我放弃原来的工作,我还有借口说是因为兴趣不对的话,那么到一个完全符合我个人兴趣爱好的新岗位,我再做不好就没有任何借口了”。

凭借着对培训、教学的驾轻就熟,黄卓明在新东方任职的近7年中,历任分校校长与部门主任。在广州,他和他的团队还相继开创了语文、数学、生物等其他科目的培训项目,首次成就了新东方集团培训项目向外语以外领域的拓展,并最终被推广至全国各大新东方分校,确立为倍受家长和同学们青睐的“优能”品牌。

如今的新东方“优能”品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均营业额过亿的项目了;而当年被朋友们戏称为“山寨版‘优能’寨主”的黄卓明,也因其贡献获得了一个至今仍令他深感意义非凡的奖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奖。“就是那个小小的玻璃奖杯,当时整个集团有4000多人,有两个人获得这个奖项,另一位获奖者同样是沪江的老朋友——大家都很熟悉的邱政政老师。”点击查看邱政政老师的沪江部落>>>

“我再重申一次我不是教英语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但凡是个人简介中声称涉及出国考试培训辅导的讲师,几乎同时能够同步联想到与“英语教师”这个职业对号入座。这常常令黄卓明倍感无奈,只得一次又一次地重申:“我不是教英语的!”因为在他看来,不论是GMAT、SAT等出国考试,都只是因为这个考试涉及到了英语,以至于他不得不懂一些英语去帮助自己进行教学,仅此而已。归根到底,考试本身的目的并不是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而是思维、分析方面的能力。

黄卓明进一步说道:“其实无论是GMAT还是SAT考试,命题者从未刻意计划考核考生的英语水平。但是从实际的测试效果来看,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像两条渐进线那样,永远无法逼近理想状态:一个学生做错一道题,很难区分他这道题究竟是‘死于英语’还是‘死于分析’。”

 

在黄卓明看来,过去的10年中,从考试题目的“进化”中不难感受到,考试命题机构一直致力于尽可能避免语言的影响,考核出考生真正的分析能力。“无论是GMAT或SAT中都有一个题型类似于中国的‘语法’,起初这个题型的确很像语法,因为其中会出现很多固定搭配,没有系统地去学习过、不熟悉,就会导致题目全错丢分。但随着考试进化,考试命题中越来越少出现纯靠英语语言能力可以做正确的题目,即使依然有对固定搭配的考察,也会再给出另一个不同的比较点供考生进行选择。” 

推荐通过沪江网、网校公开课解读考试信息

沪江网校做过一次语音公开课后,黄卓明对沪江网校这个网络学习平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沪江网校的名师公开课是一种非常好的、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去了解一个考试以及相关知识板块的途径;但从长远来讲,网校的平台还有许多功能亟待开发。例如听众可能会出现的视频要求等多媒体诉求;另一方面,虽然交互性在网校平台上的实现相对现实平台稍显不足,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的进步将会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黄卓明自己也在网络上分享了很多GMAT学习资源,包括自己的部分讲座、课程音频等,在贡献这些共性信息的同时,他也提醒广大备考学生,目前网络上各种信息非常海量,然而不论是准备任何考试,从最权威的官方网站获取信息都是最好的选择。“各主流出国考试主办机构从前并不乐于向中国考生发布消息,但是在最近几年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例如GMAC会非常频繁的进行官方考试说明,大量的发布研究成果以及考试的权威口径,甚至还为服务中国考生专门建立中文官网,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同时,如果对官网所提供的信息有疑问或希望获取到更详细的信息,黄卓明建议必须通过权威的、已提前帮助考生做过一次筛选的平台来进行选择,他首推沪江网给广大备考同学,“因为沪江网在更新内容之前,已经对内容作者的权威性做过客观评测,信息不会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

最后,黄卓明还指出了在他心目中网络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人并不是败在信息不够上面,而是败在自我管理能力上面”。

“四大”在职女学生GMAT备考经验分享

黄卓明在GMAT培训方面已经有超过10年的教学经验,最近他在微博上也提及了一位令他影响深刻的学生“一战620分,二战750分,一对一辅导8小时。起到作用的绝对不是我的指导,相反她的认真、投入、重视,有无数值得在职考生去感悟的细节”。本期沪江专访,黄卓明也首次分享、点评了这位学生的真实备考经验。

黄卓明首先阐释道,目前GMAT备考的两大群体分为在职群体和大学生群体,这两个群体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大学生群体的备考时间相对充裕,但思维尚不够成熟、缺乏工作经验,对很多思维框架以及跟商业有关的思想难有共鸣;而在职群体需权衡工作进度,很难保证有足够用于考试复习的时间和精力。

令黄卓明印象深刻的这位GMAT备考学生不仅属于在职群体,并且是一位在“四大”工作的女生,工作压力不容小觑。黄卓明对这位学生的决心大加赞赏,“她下定决心就再没有产生过动摇”,这是那些仅仅报着“通过读MBA升职、加薪”的目的而来的、那些一旦发现读MBA不是像“打一场球”、“考一次驾照”那样简单就退缩的在职考生所难以企及的。

这位学生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有限,把所有年假全部用于GMAT复习,并且以较高的成本进行一对一辅导;而她对时间的利用,更是堪称“争分夺秒”,几乎把一切业余时间全部用在GMAT复习上。“平时课程在6点,她5点就到授课地点,在课前把所有要交流的问题从头到尾重新复习一遍,以保证和我的沟通效率。她的这种计划性和主动性充分保障了我们彼此的教、学效率,她也总是能提出对自己最有帮助的问题。“黄卓明说道。

MBA并非“高富帅”、“白富美”的摇篮

不久前,有网友爆料称,地产大亨王石已离婚,新欢为80后女演员田某,两人是在长江商学院结识的。这条“MBA艳遇”消息不胫而走,让高高在上的商学院落在了地上,却也为长江商学院赢得了不少关注的目光。作为长江商学院的特邀GMAT讲师,黄卓明也现场爆料,变相帮长江商学院做出了澄清:王总经理与这位田姓女演员显然不会是因为在该校共同读MBA而相识的。

黄卓明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管MBA海外招生工作,他本人也曾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并获得MBA学位。凭借着自己多年以来对MBA学生财富状况的认识与了解,他表示王石总经理这样的高级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可能在MBA学生中出现。“MBA学生一般是一些工作年限在3—10年间的中层管理人员,大概的年龄段是在25—35之间,极少出现35岁以上读MBA的同学。通常MBA学生们的财富状况为中产或者前中产,他们财富的爆发应该是在读完MBA后3—5年的职业发展期,并且读了MBA后还未及之前财富状况的也大有人在”。

黄卓明还提到,在最近的5—10年已经出现了一个趋势:大众对MBA学位对职业发展的助力作用越来越理性,“它不是一个点石成金的东西,而只是多给你一个机会,你用两年的时间和几十万的学费,来为自己换一个可能性。”这样概括才更加合适。

GMAT考试是一次“成人礼”

在黄卓明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

第一次考的时候对考试的牛逼程度完全没有概念,懵懵懂懂就发挥出了真我风采。就像单纯的大学情侣刚或者未毕业就结婚,虽然对家庭、情感不见得比30岁的人更成熟,但也完全有可能更幸福。知道得更多,不是更幸福的充分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

人生也是如此,很多际遇里面,虽然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但是结果却反而不如轻描淡写之时。明明人成长了,却不见得能比青涩的时候做得更好。这就是生命的奇妙之处,这就是那非线性前进的人生。

在他看来,由于受到国内各类考试的影响,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于把考试跟真实的生活、工作割裂开来,殊不知国内各种考试所考核的知识点大多与现实生活关联不大,而GMAT考试所考察的内容,正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高度关联的。“在考试中遇到的许多生命、情感、心理体验,其实无非就是在你生活中的预演”。

黄卓明还进一步用这个观点阐释了GMAT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第二次比第一次成绩更差”的状况,“你努力,还是很低;你再努力,还是会更低,但是‘不努力一定没结果,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影响结果的不只是努不努力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大量因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黄卓明发现让学生从GMAT考试中体验人生道理,是对学生自己的人生而言非常好的一次准备,这也是他称GMAT考试为“成人礼”的重要原因。“某种程度上,如果他能够正确对待考试中他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实际上对于他在面对生活中那些真正的困难的时候,他会有同样的心理免疫”。